红色曲阳 | 坚持游击区工作的模范县

2023-03-17 16:18
108

曲阳是革命老区,是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有5500多名英雄儿女为了民族解放血洒沙场,为曲阳赢得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县”的光荣称号。


追寻红色记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曲阳县文化馆特别推出“红色曲阳”主题栏目,带你点亮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印记,传承这片土地上光耀千秋的革命文化。




曲阳是革命老区。1922年11月,彭桂生由团转党,为保定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曾协助李大钊传播共产主义。1930年冬,辛振尧发起成立了曲阳县最早的党支部——东门上党支部。1932年春,中共曲阳县委在晓林村成立,王作惠任书记。1937年10月18日拂晓,八路军115师骑兵营遵照总部“务必先克曲阳,消灭敌军兵站”的命令,攻克曲阳县城。曲阳是八路军出师以来从敌伪手中武力攻克的第一座县城。罗荣桓同志指派11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潘振武赶赴曲阳担任县长,建立政权。10月下旬,曲阳县抗日政府在华北敌后建立,这是晋察冀根据地继阜平抗日政府建立以后又一抗日政权。1937年11月,王平将军来到灵山村,组建了晋察冀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曾先后驻扎在灵山村、下河村、套里村。为了更好地进行宣传工作,第三军分区政治部还组织了一个宣传队,这就是冲锋剧社的前身。队员来自当地农村,有陈湘茹、和谷岩、和谷馨等。和谷岩是曲阳下河人,全国解放后,他和剧社老战友邢野、孙福田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狼牙山五壮士》,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屏。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曲阳县是北岳区根据地的南部门户和前沿阵地,被晋察冀边区政府誉为“坚持游击区工作的模范”县。曲阳留下了聂荣臻、贺龙、王平、彭真、关向应、杨成武、吕正操、黄永胜、刘澜涛等革命前辈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凯瑟琳(何明清)大夫的足迹,他们曾在曲阳战斗、生活。抗日战争当中,曲阳不仅涌现出了赵建庵、傅进山、葛振林、李殿冰、董长庆、傅振恒、王秋芬、张彦绪、刘志福、贾洛峰、卢若华等英雄人物,更有5500多名曲阳儿女在抗战中英勇献身,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曲阳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101-101.jpg

和谷馨之墓


101-102.jpg

和谷岩和战友


101-103.jpg

冲锋剧社歌咏队在排练,前排右二为和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