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北岳 一锤定音
揭开千年古县的神秘面纱,
探寻千年文化的传奇故事。
曲阳,一锤雕琢古北岳,千年定瓷话传奇,《千年北岳,一锤定音》。
主讲:郑四小姐
解说:大雄
古北岳文化第1集
千年古庙传奇 北岳祭祀之争
大雄:祭祀山川,是中华民族先民开创的一种隆重而虔诚的祭典,历代帝王也都把封禅、祀岳视为永保江山社稷平安的大事,其地理意义逐渐演化为国家的权力象征。传说中上古时期,舜帝曾巡狩北岳恒山,这里的北岳恒山所指何处?从《汉书·地理志》开始,历代正史皆记载北岳恒山就在河北省曲阳县城西北50多千米处,是皇家祭祀的圣地。到了清代,祭祀北岳却改在山西省浑源县,也有说法是从明代改祀山西浑源县……延续几个朝代的祭祀圣地为何要改地方?什么朝代改的?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您好,我是大雄,接下来我们跟随资深媒体人郑四小姐一起,探寻曲阳,请听“古北岳文化”第1集:千年古庙传奇 北岳祭祀之争。
郑四小姐: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这是诗人贾岛的一首诗《北岳庙》。据说,贾岛曾在曲阳县西北部的香岩阁山隐居过,留下了这首诗作。诗中的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内,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当地人俗称“窦王殿”。有文献记载,从汉代至清代,历代帝王在此遥祀北岳。北岳庙建成后虽多次遭到毁坏,但经历代不断修缮,现保存完好,依然气势恢宏,颇为壮观。1982年2月23日,曲阳县北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一千多年沧桑岁月的北岳庙,悠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和坊间传说,拨弄着中外专家学者的探秘神经,吸引着民间大众的好奇心。舜帝巡狩的“北岳,恒山”所指何处,其争论伴随古今。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韩成武撰文《从河北曲阳北岳庙碑刻看北岳地点的沿革》,从现存北岳庙的历代祭祀北岳神于曲阳的四通碑刻等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北岳恒山位置是曲阳县西北140里处的恒山,也叫大茂山。也就是说,曲阳的大茂山就是北岳恒山。明代以前,历代史书的地理志,均无恒山在山西浑源县的记载。而山西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要子瑾则认为: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到山西浑源县的恒山封禅,因大雪封山只好在远处遥拜,一块巨石飞到舜帝面前,这便是恒山“飞石窟”的来历。由于飞石来自曲阳,所以辽金时期一度把飞石所在地的曲阳当作祭祀北岳的主场,直到明代,朝庭正式下诏为浑源县北岳恒山“正名”。
两地学者各说各理,各执一词。近年来呀,各地争抢历史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样的争论不足为奇。历史呀,有时无所谓对与错,百家争鸣才更说明古北岳文化的崇高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大雄:北岳祭祀,到底是在曲阳还是在浑源,又因何由曲阳到浑源?
郑四小姐:在五岳之中,东岳泰山、西岳华(4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都很明确无疑义,唯独北岳恒山没有明确所指。传说中上古时期舜曾巡狩北岳恒山,“十有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从《汉书·地理志》开始,历代正史均记载北岳恒山在今天的曲阳县城西北50多千米处,河北省阜平县、唐县、涞源县的交界处。直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才把祭祀北岳恒山改到山西浑源州(今山西省浑源县),从此,曲阳的北岳恒山祭祀被罢免。于是,我们现在所认定的北岳恒山才在山西省浑源县,但距今也只有340多年的历史。所以说,自舜帝巡守封禅到清代顺治十七年之前,祭祀一直在曲阳北岳恒山,延续了两千多年,此后,改为浑源县北岳恒山。
大雄:在我国古代,山川祭祀的地理意义象征着国家权力,这么高大上的国家层面的重大祭祀活动,河北怎么没留住,反而到了山西呢?
郑四小姐:明代文学家何孟春在《余冬叙录》中记载:“弘治初,兵部尚书马文升建言,今京师既定于燕,则恒山不当为北岳,而医巫闾(山名)之为镇,亦不在此,宜下礼部议,拟改易。尚书耿裕欲从。会官议,侍郎倪岳不可,遂止。”意思是说,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的将国都迁至北京。弘治十五年(1502),兵部尚书马文升认为,曲阳北岳庙与北岳恒山相距太远,于理不顺,于是他上书奏议朝廷,请求改祀北岳于浑源,被礼部侍郎倪岳否决。这位马文升是有史记载北岳改祀提出第一人。一提一否。这事也就放下了。但改祀的余音未泯。84年后,也就是万历十四年(1586),有个山西人又把这茬儿拾起来了。《明史》这样记载:“万历十四年,巡抚胡来贡请改把北岳于浑源州。礼臣言:《大明集礼》载,汉、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阳县,与史俱合。浑源之称北岳,止见州志碑文,经传无可考,仍祀曲阳是。”意思是说,大同巡抚胡来贡进一步请求改祀,直接指出改北岳祭祀于山西浑源,被礼官沈鲤驳回,理由是自正史记录以来,从汉代到宋代北岳祭祀皆在定州曲阳县(当时曲阳县属于定州),改祀浑源名不正言不顺,无据可考。看来这改祀之事,有明一代,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争论期。又过了74年,这时已是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刑科给事粘本盛上书《厘正恒山祭典疏》要求改祀,其观点与明代的马升文、胡来贡一致,这次的改祀之议,玩儿真了,顺治帝真给批了,“移祀北岳于浑源”。从此,明清两代历经150多年的北岳改祀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据说共经历了大大小小的6次争论。我们无从知晓,是这位粘本盛奏疏写的好,还是口才好说动顺治帝,还是真如野史所说,顺治帝不是很熟悉曲阳北岳祭祀史,反正是君无戏言,御笔一挥,便改写了两千年多年来,皇家祭祀北岳于曲阳的历史。河北学术界提到这事,多有遗憾惋惜之情。
对于这次改祀,不少有识之士持有异议。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先到曲阳,后登浑源,将所见所闻加以研究考证,写成《北岳辨》,后刻碑现存于北岳庙,批驳了马文升等改祀奏章中的谬误,以前代人祭祀北岳于曲阳的大量史料为依据 ,证明更改祀的失误。得出五岳有定,历代之制,改都而不改岳”的结论。在对北岳的认定上 ,究竟是在曲阳还是浑源的问题上 ,顾炎武提出“恒山绵亘三百里”的观点 ,也就是说 ,无论是曲阳西北的大茂山 ,还是浑源附近的恒山 ,都是恒山 ,既然都是恒山 ,就没有必要废除既有的祭祀之地。然而,历史无法改写,自从清代顺治帝改祀北岳于浑源之后 ,曲阳北岳庙日渐荒芜,此后的修缮也是几位曲阳知县自筹资金。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曲阳北岳不再是帝王祭祀之地,官方也不再拨付北岳庙的专项维修资金吧。
大雄:曲阳北岳改祀浑源,看来是在清代顺治年间无疑了。前面还提到,为什么还有自明代改祀的说法呢?
郑四小姐:这要从道光二十五年 ,曲阳知县王兰广重修北岳庙说起。他在撰写《重修北岳庙之碑记》 中说 :“迨dài明嘉靖丙午 ,移祀北岳于浑源 ,我朝因之,而曲阳之庙遂废。”他把北岳移祀浑源之举记载成明朝嘉靖时期 ,清朝只是因袭下来,也就是他把北岳庙荒废的罪责推给明朝了。而《清史稿·地理志》记载 :“曲阳 ,西北恒山 ,古北岳 ,顺治末 ,改祀于山西浑源”。清朝廷这么重大的举动 ,作为本朝人的王兰广 ,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还写作明朝呢?说好听点,他是委婉讽刺朝廷的改祀之举;说俗点,就是借题发挥,在碑文中发泄改祀的不满情绪。要知道清代的文字狱很可怕,说实话很可能会掉脑袋的呀。
大雄:《千年北岳 一锤定音》下一期古北岳文化,揭开两个北岳恒山之谜。
参考资料: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韩成武,博士生导师《从河北曲阳北岳庙碑刻看北岳地点的沿革》